爸妈,对不起,我跟你们不熟

所属分类:家长学堂 发布时间:2018-05-21 阅读次数:2316 次


《妈妈是超人》开播以来,黄圣依和她五岁半的儿子安迪一直是舆论焦点。


“安迪喜欢出去玩,我就给他修了一个游乐场。”“冬天安迪想滑雪,我就给他修了一个滑雪场。”


透过节目镜头,观众看到安迪有一个“壕”冲天的霸气奶奶,有一个物质优渥的家庭环境,但同时也看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脆弱,以及和父母之间疏离的亲子关系。

 



从开始安迪说最喜欢的人是奶奶,第二是弟弟,完全将父母排除在外;到被问道“爸爸妈妈不陪你的时候,你孤单吗?”,安迪回答“不孤单,因为我习惯了”;


再到后期节目中,母子之间各种尴尬别扭的相处瞬间,安迪和黄圣依之间显然缺乏基本的共振频率。

 

于是,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一个克制、敏感、早熟的孩子,一个“好妈妈”人设下努力想跟儿子亲近,但是频频被儿子打脸的母亲,一段尴尬、充满距离感的母子情。

 

面对黄圣依,安迪本能地给自己穿上了防护衣,用冷漠、拒绝去回应母亲的“爱意”。


母子相处没有默契和亲密,倒像是两个无措克制的陌生人,安迪的脸上分明写满了“妈妈,我跟你不熟”。

 

新一期节目中,黄圣依为了克服和安迪之间的沟通障碍、拉近彼此距离,选择带儿子去咨询育儿专家。

 

老师在观察母子二人之后,直言不讳地指出,黄圣依和安迪的关系没有建立好。


一般孩子都会和妈妈很亲近,来到陌生环境中儿子应该很安静地坐在妈妈身边。


但是安迪没有,这说明你在不在对他影响都不大,他都无所谓。而后面的沙盘测试中,也暴露出了黄圣依对安迪的不了解。


沙盘测试中,安迪用沙子填满了黄圣依开辟出来的大海,潜意识中表现出想和母亲靠近,但是高高的围墙又表示出他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最后育儿专家对黄圣依说,零到七岁是孩子人格形成最重要的阶段,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趁现在来得及,好好陪陪孩子。

 

作家龙应台说,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期”的。

 

幼年时期,是孩子个性形成、对社会感知、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有效期,再弥补也是为时过晚。

 

太多父母,因为错过了陪伴“有效期”,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孩子眼中不太熟的“陌生人”。






事业、名誉、地位、财富皆备的成龙,在一双儿女眼中也是不太熟的“陌生人”。

 

房祖名说“我跟我父亲不太熟”,小龙女吴卓林更是直言,就算给我一个亿,我也不会认他,我不需要爸爸。

 

房祖名和自己的父亲确实不熟。


在他前30几年的人生中,生命最重要的成长阶段,父亲的角色一直是不存在的,甚至连背影都没有。




名满天下的父亲,每年只有两周的时间陪伴自己和母亲,全家人好好坐在一起吃饭的机会更是屈指可数。

 

上学时,房祖名最大的梦想就是父亲能到学校接他一次。终于有一天成龙打电话给房祖名说,“儿子我来接你放学了”。


然而,忙于工作的成龙竟不知自己儿子已经上初中,因而跑到小学门口去等儿子,父子俩在校门口等了半天,始终没见到对方的身影。

 

父亲常年缺席,无法得到完整的爱,所以即便是母亲林凤娇家教再严厉,房祖名还是因为无法拒绝朋友的“邀请”,走上了吸毒的道路,白白毁了大好星途。

 

相较于房祖名,小龙女吴卓林的人生更是充满悲情色彩。

 

出生就是见不得光的私生女,但偏偏因为有个巨星老爸要一直被暴露在闪光灯下,还要时不时被情绪化的母亲拉出来消费。


父亲将她看作是犯错之后的人生污点,母亲将她作为报复父亲的“筹码”。


“私生女”、“弃女”这些标签,让她在学校备受欺负。


父亲对她不管不顾,母亲抽烟、喝酒、家暴她,既没有父爱,也得不到母爱。


所以,她抽烟、喝酒、辍学、离家出走、抑郁自杀、公开出柜,试图拼命用叛逆去逃离家庭,寻找不一样的人生。

 

父亲对她而言,只是血缘系上的关系,是电视上可以看到的陌生人,而母亲也算不上慈母。

 

孩子从母亲身上学会温柔的爱和接纳,从父亲身上学习责任和价值。尤其是孩子成长阶段,父母的参与程度,会直接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之爱不应建立在抽象的理性之上,应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仅靠血缘关系维系是不够,必须依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给孩子高频词、高质量的陪伴。






倘若父母无法在孩子成长阶段,给孩子提供高质量、高频次的陪伴,那么即便是血缘至亲,也会形同陌路。

 

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对年轻夫妻外出打拼,将一岁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两年后,回家过年,孩子已经认不出自己的母亲。

 

很多家庭因为谋生、现实的无奈,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光,和孩子分离。


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多赚钱就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现在的分离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未来。


但是对于孩子而言,父母在身边远比数不清的高档玩具、名牌衣服要重要很多。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将来会加倍让你偿还。


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上偷的懒,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孩子对你的冷漠、疏离,甚至是敌视。

 

前段时间,北大学霸杀母藏尸、湖南15岁少女挥刀弑父的新闻令人震惊。


而几年前华裔男孩贾立天残忍杀害亲生父母藏尸家中数月的新闻更是令人难以置信。

 

据新闻报道,贾立天的父母都是高知分子,为了孩子能有更好前程,父母同时申请了加拿大和新西兰移民。


并且先后一年获得两个国家的移民批准,一家人在移民新西兰之后,又移居到了多伦多。

 

移居多伦多后,因为母亲放不下自己在新西兰的工作,父亲又忙于生意四处奔波。


几经移民、和双亲长期分居,贾立天出现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最终在情绪失控的状态下将屠刀挥向父母,发生了无可挽回的悲剧。

 

类似听起来骇人惊闻的事件还有很多,而这些悲剧大多都是,父母对孩子缺少陪伴,疏于照顾的“现世报”。

 

窦文涛曾在《锵锵三人行》中说,“越来越多的子女和父母不太熟”。


因为缺乏高质量的陪伴和深度沟通,越来越多亲子关系变得生疏漠然。


父母子女仅仅是血脉依存和法律层面上的关系,而不具备实质亲情,本该亲密的亲子关系,变成了陌生关系。






教育活动家欧阳维生建在《倒过来爱的秘密》一书中说,“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忽略,忽略会直接让孩子枯竭。”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带来人间的天使,既然生儿育女,就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怀,不要让孩子对生命的热情和爱意,因为缺少陪伴而枯竭。

 

1、再忙再苦,也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


生活不易,但是哪怕有一丁点儿可能,再苦再累也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

 

夜班出租车司机李少云,因为不愿意放弃陪伴孩子成长,出车时始终将自己三岁的女儿带在身边;


环卫工人带孩子清扫,孩子不哭不闹,安静坐在三轮车中看书……

 

睡在副驾驶上的女孩,坐在三轮车上的孩子,虽然没有舒适充裕的物质条件,但是父母的体温,就是他们最珍贵的财富、最温暖的回忆。

 

2、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陪伴不仅是时间、精力上的付出,更是情感和智慧的付出。

 

陪伴并不是单纯地和待在孩子身边,而是和孩子互动交流,保持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关注孩子的好奇心和心理状况,尊重孩子的兴趣习惯,陪孩子学习、玩耍,成为彼此最亲近的伙伴。

 

华裔政治家骆家辉为孩子两次放弃事业;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日理万机,也从未忽略对女儿的陪伴……优秀的父母,会尽可能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收获爱意和力量。

 

3、学会有效沟通,产生共振效应


和黄圣依一样,很多父母都面临无法走进孩子内心、和孩子对话永远不同频的烦恼,空间距离很近,心理距离很远这是黄圣依式父母的无奈。

 

缺少和孩子的沟通,或者沟通无效,父母做再多的事情,都始终无法和孩子形成共振。


只有真正学会倾听孩子心声、关注孩子内心,多陪伴、多观察、多学习、多用心,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内心,点亮孩子的心灯。

 

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爱,你现在陪伴孩子的时光,都会在将来的有一天熠熠生辉。